唔take嘢”:保安局不遺餘力建設無毒香港

文|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 鄧炳強

“世界毒品問題仍然對全人類健康、安全和福祉構成挑戰,為了迎接這些挑戰,我們決心加大國家和國際努力,並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我們重申決心解決世界毒品問題,積極推動建設一個無人吸毒的社會,以協助確保人人享有健康、尊嚴、和平、安全與繁榮,並重申決心應對吸毒造成的公眾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和社會問題。”
--2016 年聯合國大會世界毒品問題特別會議成果文件
《我們對有效處理和應對世界毒品問題的共同承諾》

世界領袖9年前在聯合國世界毒品問題特別會議,就毒品問題發出警告,並推動各國積極解決毒品問題。在香港,政府多年來不遺餘力打擊毒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社會在遏止毒品問題方面取得了進展。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繼續隨時作好準備,才能迅速應對瞬息萬變的毒品問題。

“11”和“90”這組數字與香港的毒品問題有甚麼關連?“11”歲是我們檔案室過去5年錄得的最年輕的吸毒者的年齡,而”90”歲則是最年長吸毒者的年齡。毒品影響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市民,每個吸毒者及其身邊的人都經歷著掙扎和痛苦。事實上,整個社會都在承擔吸毒的成本。

為了有效處理毒品問題,我們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凝聚各方資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深受毒品問題困擾,更是世界上吸毒人數偏高的地區之一。於是當時政府在1959年發布《香港毒品問題白皮書》,並在1965年按建議成立了禁毒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禁常會”),匯聚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一起打擊毒品。禁常會其後在1973年重組,廣納不同界別的更高層人士,成為在禁毒策略方面向政府提供意見的重要組織。政府又設立禁毒專員一職,並成立禁毒處制定禁毒政策和統籌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的相關工作。踏入2025年,禁常會將會迎接成立60周年,定必會繼續積極發揮其作用,就毒品問題出謀獻策,與社會一同邁向無毒香港。

被呈報吸毒者下降近40%

在介紹香港的禁毒策略和工作之前,先讓我闡述香港近年的毒品情況。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立,目的是搜集統計香港吸毒情況。根據該檔案室的資料,自2009年起,被呈報吸毒者總人數整體呈下降的趨勢,在2014至2023年期間下降了近40%,而被呈報的21歲以下青少年吸毒者人數在過去10年間下跌了近20%。事實上,2023年每一萬人口內,有7人被呈報吸毒。這比率遠低於檔案室成立初期於1977年錄得每一萬人有38人被呈報的數字。

被呈報吸食的毒品種類方面,海洛英(俗稱“白粉”)、可卡因和甲基安非他明(俗稱“冰毒”)為2024年首三季最常被吸食的三類毒品。然而,2024年首三季21歲以下青少年被呈報吸毒人數則由2023年同期538人上升至593人,最常被吸食的毒品依次為大麻、可卡因及新興的“太空油”則被呈報成為第三位最常被吸食的毒品。在該群組中,有139人吸食“太空油”。

“太空油”是一種非法混入有害物質的煙油,一般透過電子煙吸食。“太空油”主要成分通常為一種名叫依托咪酯,屬《藥劑業及毒藥規例》(第138A章)管制下的第1部毒藥,按法例須醫生處方的麻醉劑。非法供應或使用依托咪酯,一經定罪,可判監禁。

禁毒策略:多管齊下、“一齊企硬”

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打擊毒品,分別是:預防教育及宣傳、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立法及執法、對外合作,以及研究。政府會根據毒品情況和持份者的意見,不時調整和加強這些策略和措施。

預防教育和宣傳是國際公認處理吸毒問題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政府非常重視提高市民對吸毒、毒害和販毒的防備意識,並鼓勵吸毒者及早求助。政府一直統籌多項預防教育及宣傳措施保護市民免受毒害和干犯毒品罪行,包括在社區、校園、線上線下等不同層面和渠道的工作。舉例而言,因應境內外的毒品趨勢,保安局禁毒處製作多集動畫短片,以及在”唔take嘢”社交媒體專頁發布帖文,向公眾特別是年輕人拆解有關不同毒品的謬誤,以防他們墮進毒品陷阱。禁毒處亦在2024年舉辦“禁毒知識站:勇闖未來‧遠離毒害”巡迴展覽,於各區商場、香港書展及大專院校展出。這個禁毒巡迴展覽糅合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元素及多媒體方式向市民傳遞正確的毒品知識,並講解毒品罪行刑責、求助方法等。此外,禁毒處在不同地方投放廣告,包括政府處所外牆、戶外大型電視屏幕、過海隧道入口等,教育公眾毒品的禍害,呼籲公眾“一齊企硬 唔take嘢”(禁毒處於2022年推出的禁毒宣傳口號)。

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是打擊毒品問題的另一道防線,能協助吸毒者戒毒、遠離毒品和重新融入社會。本港現時有各類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當中有住院式戒毒治療及康復中心,也有以社區為本的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戒毒輔導服務中心、醫院管理局設立的物質誤用診所,以及衞生署的美沙酮自願門診治療計劃。有吸毒問題的人士可選擇最切合其需要及情況的服務。政府大力鼓勵吸毒者自願求助,並設有電話和即時通訊熱線供諮詢及協助轉介等服務。

在立法、執法及對外合作方面,政府密切監察不斷轉變的毒品情況,並不時檢討和修訂法例 ,以應對最新出現的威脅。例如,本屆政府已將大麻二酚(CBD)納入《危險藥物條例》規管,令市面上不再有CBD消費產品合法售賣和供應。執法機構(包括香港海關和香港警務處)通過堵截危險藥物非法進出口、加強巡邏黑點、進行網上巡邏等,打擊毒品供應源頭。執法方面,2024年首三季檢獲共約25,820公斤毒品,其中5種主要毒品共約8,470公斤,較2023年同期(約8,340公斤)增加2%。同時,執法機構亦與區域及國際伙伴聯絡,彼此交換情報,以合力打擊販毒活動。

在國家的支持下,禁毒處、警方和海關等一直有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參與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的會議,了解有關毒品問題的最新國際形勢。另外,香港首次有青年代表中國參加2024年由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舉辦的青年論壇,與世界各地青少年交流預防吸毒的心得。這位青年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介紹香港特區禁毒教育和社區抗毒的經驗,更成為首位在該論壇上發言的香港青年。

此外,政府不時委託或資助機構,進行以科學實證為本的禁毒措施研究或與毒品相關的調查。研究結果會廣泛地向禁毒界的持份者發布,讓他們更深入了解香港的毒品情況,並協助發展以實證為本的禁毒服務。以上所述的預防教育宣傳、戒毒康復和研究工作都需要資源。因此,政府於1996年成立了禁毒基金,先後一共注入33.5億元,以支持不同的禁毒項目。自成立以來至2024年3月,該基金已撥出過25億元資助約2,300個有意義的項目。

新挑戰:“太空油”濫用

形勢及社會環境不斷演變,不論是新興毒品還是廣泛應用科技的需要,都不時為禁毒工作帶來新挑戰。例如,2019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亦對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的提供及接觸面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疫情爆發的初期,服務單位需探索不同方案以調整服務,以克服社交距離等措施帶來的限制。而當前社會面對的最新挑戰,就是“太空油”的濫用。

前線禁毒人員注意到,“太空油”在2019新冠病毒病疫情後在香港出現,而從2023年起逐漸引起本地年輕人注意,甚至開始吸食,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單位亦開始接獲青少年吸食“太空油”後的求助和轉介個案。根據禁毒處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統計數字,2024年首三季共有174人被呈報吸食“太空油”,其中139人為21歲以下青少年,61人是學生,主要為中學生。

有見及此,政府和禁毒界別已合力著手循多方面迅速回應“太空油”問題。為確保執法部門能有效地應對相關形勢並提升阻嚇效果,政府建議將依托咪酯納入《危險藥物條例》(第134章)管制,爭取於2025年第一季完成將依托咪酯列為危險藥物(即毒品)。屆時非法管有或吸食、吸服、服食、注射含有依托咪酯的“太空油”,最高刑罰將為監禁7年及罰款100萬元,而販運或非法進口該等物質,最高刑罰為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

禁毒處及執法單位都正努力向社會不同界別教育“太空油”的毒害,當中包括大量針對學校、家長的宣傳、提升學界和禁毒業界對“太空油”的警覺及應對能力等。繼2024年8月推出“太空油”動畫短片,講述年輕人吸食“太空油”,墮入毒品深淵,禁毒處已推出全新一輯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和相關宣傳聲帶,教育公眾有關“太空油”的毒害和加強警惕相關刑責。在執法方面,執法部門已加強如網上巡查等各種巡查,採取情報主導的執法行動,打擊管有、售賣及製造“太空油”的各種罪行。保安局會繼續加強預防教育和宣傳,尤其是針對年輕人的有關工作,以及與禁毒界協作,尋求利用更多途徑接觸隱蔽吸毒者。

禁毒是長期工作,須多管齊下持續進行,方可應對最新的毒品趨勢。不論是社會一直面對的傳統毒品的問題、當前“太空油”帶來的挑戰,還是未來未知的難題,政府都會嚴陣以待,投放充足的資源,與禁毒業界攜手並肩抗擊毒品,守護好每一位市民。藉禁常會於2025年成立六十周年的良機,禁毒處將舉行一系列的禁毒活動,以鞏固社會的禁毒意識。